为发挥传统节日文化育人功能,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新路径,6月11日,设计与传媒学院第二届艺“述”端午思政课堂在学校中心剧场外广场开讲。
本次课堂以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涵养家国情怀”为主题,立足优秀文化传承、融合专业特色、展示原创设计作品,由“知端午”“承端午”“吉端午”“安端午”“妆端午”“传端午”六个创作主题组成,把节日内涵和爱国情怀有机融入课程设计,将价值引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,切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。
理论宣讲筑同心
“述起源、习民俗”知端午。我院师生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,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。通过故事串讲的形式,学习屈原经典作品诗词、重温端午节的来源、了解全国各地端午习俗,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引导青年学子肩负光荣使命、勇担时代责任、感悟家国情怀。
“书扇面、展未来”承端午。我院书画艺术专业教师和书法社同学们,为想拥有“中国风”书画的同学精心绘制专属扇面图案,小小的扇面承载着同学们美好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“五色线、锡装饰”吉端午。学生们采用不同技法,编织了许多精美的五色绳,将温暖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。
“缝香囊、避瘟邪”安端午。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,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理解设计香囊图案,在这次的学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和传统优秀技艺的理解。通过网络投票、专家评审等环节,香囊作品征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制作为活动使用的香囊,得到了广泛认可。
“理云鬓、贴花黄”妆端午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师生结合节日文化的丰厚内涵,设计了“粽子妆”和多样的端午彩绘,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。
“装置设计”传端午。同学们运用端午元素制作了龙舟竞赛、避五毒游戏和粽子装饰等装置,展现出端午文化的悠悠历史。
习俗体验承匠心
漫漫历史长河中,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不断发展,在整合服饰、饮食、歌舞、造型艺术等元素的基础上,形成了多样的民俗文化和工艺技艺,承载着历史长河中珍贵的民族记忆,展现出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。
以扇为媒、挥墨抒怀,传递持中守正的价值信念;五彩绳线、丝丝入扣,体现精益求精的精业精神;绚丽多彩、别具匠心的香囊图案纹样,展现技能成才的理想目标;古典之美与现代风尚结合的妆容,彰显超越创新的不懈追求;精美龙舟、粽形装置,践行执着专注的敬业美德。艺“述”端午思政课堂将工艺技艺与习俗体验相结合,不仅能够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,更能润物无声地深化青年学子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同,继而转变为自觉的践行和传承。
实践课堂展风采
深学实做,从校园创作走向实践检验。为吸引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检验学生设计实践能力,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,6月10日,设计与传媒学院在越过龙门(西山公园华亭寺店)开设艺“述”端午文化育人实践课堂。
活动现场,许多游客驻足欣赏,沉浸于端午文化体验。“知端午”体验课堂,游客们认真聆听端午节日小故事,积极参与问答互动。“承端午”体验课堂,志愿者认真组织赠扇活动、仔细讲解书画历史和技法,从游客专注的神情中,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学习书法绘画、体验端午赠扇的热情。“吉端午”体验课堂,游客们在体验五色绳编织方法的同时,增进了对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追求的认识。“安端午”体验课堂,志愿者结合香囊图案纹样介绍端午节文化的同时,让游客们感受了中草药的魅力。“妆端午”体验课堂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。“传端午”体验课堂,游客们实现了赛龙舟的愿望。
欢声笑语,你我同行
本次艺“述”端午思政课堂,深挖端午节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,结合设计与传媒学院专业特色,立足文化传承、文创设计、妆造创意,组织开展实践活动。辐射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、书画艺术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人物形象设计等多个专业,参与学生1000人以上,关注人数10000人以上,在欢声笑语中,我们沉浸式体验端午节日文化。未来,我们也将一路同行,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努力将我院学生焕发出来的活动热情转化为传承优秀文化、积极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。
文图:设计与传媒学院
初审:张璎琪
编辑:陈睿清
校对:吕雪琦
审核:张毅 孙梓菱